当前目录
- 2025年 第23卷 第3期
- 出刊日期:2025-06-30
本刊系中国电子学会雷达分会会刊,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主办,入选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世界期刊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
本刊自2003年创刊以来就树立了“紧跟国外雷达前沿科技,引领国内雷达技术发展”的目标,秉承“凝聚雷达力量,加强国际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促进科技发展”的分会宗旨,主要刊登雷达、电子战、导航、通信等电子系统工程及其基础技术的学术论文。雷达界享有盛誉的王小谟等15位院士组成本刊顾问团;美、英、法、澳、德五国国际雷达会议主席同时担任本刊国际顾问;吴曼青、何友两位院士在内的50多位雷达界知名专家组成本刊编委。
本刊在多次期刊评比中名列前茅,荣获多个奖项: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期刊“规范化优秀奖”、安徽省综合评比“优秀期刊奖”、安徽省“优秀科技期刊奖”、信息产业部电子科技期刊“编辑质量优秀奖”、首届“安徽省科技期刊编校质量奖”优秀奖等。
- 一种基于距离-多普勒图的雷达目标智能检测识别算法
- 吴 浩, 李 刚, 崔雄文
- 2025 Vol.23(3):237-242[摘要](11)[PDF]()[HTML]
- 海杂波谱中心频率和带宽的多帧贝叶斯迭代估计方法
- 韦继丰, 董云龙, 丁 昊, 曹 政, 李勇慧
- 2025 Vol.23(3):243-252[摘要](9)[PDF]()[HTML]
- 步进频率探地雷达快速超分辨成像方法
- 熊思宇, 晋良念
- 2025 Vol.23(3):253-261[摘要](6)[PDF]()[HTML]
- 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特性研究
- 李江源, 李 杨
- 2025 Vol.23(3):262-268[摘要](3)[PDF]()[HTML]
- 异点L型双基地EMVS-MIMO雷达高精度2D-DOD和2D-DOA估计
- 孙 兵, 李永刚, 刘 洋, 谢前朋, 郭力兵, 胡上成, 杨海民
- 2025 Vol.23(3):269-279[摘要]()[PDF]()[HTML]
- 基于成像投影的空间目标ISAR方位定标方法
- 黎吉顺, 张雅声, 尹灿斌, 徐 灿
- 2025 Vol.23(3):280-297[摘要]()[PDF]()[HTML]
- SAR三维成像中的模糊问题研究
- 赵春萌, 肖 宁, 刘 慧, 史洪印, 黎 芳
- 2025 Vol.23(3):298-312[摘要]()[PDF]()[HTML]
- 星载天线热变形游离设计的试验验证与有限元模型修正
- 李俊英, 吴文志, 任开锋, 于坤鹏, 张 平
- 2025 Vol.23(3):313-316[摘要]()[PDF]()[HTML]
-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无人机障碍物分类方法
- 贡文新, 余泽琰, 杨柳旺, 楚文静, 万相奎
- 2025 Vol.23(3):317-327[摘要]()[PDF]()[HTML]
- 基于能量预检测与时频降噪的脉冲检测方法
- 王国丽, 袁晨昊, 杨 箫, 邓志安
- 2025 Vol.23(3):328-336[摘要](2)[PDF]()[HTML]
- 基于TX2的机载毫米波雷达高压线检测技术实现
- 周砚龙, 何晨阳, 厉梦雪
- 2025 Vol.23(3):337-342[摘要]()[PDF]()[HTML]
- 星载分布式雷达相参合成效率随机误差影响分析
- 孙 旭, 范明意, 张佳佳, 程木松
- 2025 Vol.23(3):343-348[摘要]()[PDF]()[HTML]
- 基于多种模态分解重构的海面慢小目标检测方法
- 茆 禹, 王志刚, 金 秋
- 2025 Vol.23(3):349-354[摘要]()[PDF]()[HTML]
- 一种基于距离-多普勒图的雷达目标智能检测识别算法
- 吴 浩, 李 刚, 崔雄文
- 雷达目标检测识别是雷达信号处理的重要方向。雷达距离-多普勒图是雷达目标运动状态和速度的量化描述,是进行雷达目标检测识别的重要数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距离-多普勒图的雷达目标智能检测识别算法。算法基于双步式检测识别范式,针对距离-多普勒图的特点,采用随机变换和标签混合的样本增强策略扩充训练样本,提升网络的鲁棒性。其次,结合重合度和目标尺寸对位置回归损失进行改进,提升算法的位置计算精度。消融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改进能有效地提升算法的检测识别性能。在权威公开数据集上的测试表明,相对于已有的Faster RCNN和DAROD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性能上有显著的提升。
- 2025  Vol.  23(3):    237-242
    [摘要](11)     [PDF]() - 海杂波谱中心频率和带宽的多帧贝叶斯迭代估计方法
- 韦继丰, 董云龙, 丁 昊, 曹 政, 李勇慧
- 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强海杂波对雷达目标检测产生严重干扰,易引起虚警。对海杂波谱特性参数的准确估计有助于利用白化等手段对海杂波进行抑制,对海上目标检测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时变、复杂的海洋环境的杂波谱变化,本文提出一种能够适应环境的多帧贝叶斯迭代感知估计方法,对海杂波谱的中心频率和带宽两个特性参数进行估计。所提方法首先收集待估测区域的海杂波回波,进行先验分布初始参数的估计,随后通过统计海杂波贝叶斯估计值的分布参数,对先验分布的参数进行迭代,进而实现先验分布参数逐渐与环境相适应。在与环境匹配的先验分布条件下对海杂波谱的中心频率和带宽进行贝叶斯估计,能够很大程度降低估计误差。使用4级、5级海况下的X波段对海探测数据集的杂波区对所提方法进行实验,对海杂波谱特性参数的估计误差小于单帧估计方法和使用遗忘因子的估计方法,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2025  Vol.  23(3):    243-252
    [摘要](9)     [PDF]() - 步进频率探地雷达快速超分辨成像方法
- 熊思宇, 晋良念
- 针对现有步进频率探地雷达一维成像方法分辨率低、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追踪去噪一维快速超分辨成像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步进频率回波信号模型,通过FFT+FT细化探地雷达感兴趣的目标区域,以构建轻量的基矩阵;然后基于目标在频域的稀疏特性构建稀疏方程,并利用基追踪去噪方法求解稀疏方程,最后将解与雷克子波褶积得到一维超分辨像。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保证高分辨的同时精度高,具有较快的信号处理速度和良好的抗噪声性能,与基追踪去噪算法相比,运行速度提高了约10倍。
- 2025  Vol.  23(3):    253-261
    [摘要](6)     [PDF]() - 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特性研究
- 李江源, 李 杨
- 为高效利用孔径面积,着眼于复合探测系统的集成化发展,提高对重要目标的连续跟踪和精准识别能力,提出了一种雷达光学一体化集成毫米波阵列,并基于光干涉成像系统和毫米波阵列的设计参数分析了其对阵列特性的影响。设计参数主要包括透镜直径、最长基线长度、干涉基线数、阵元间距和阵列规模。仿真结果表明随着透镜直径、最长基线长度和干涉基线数的增加,毫米波阵列特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随着毫米波阵列的阵元间距和阵列规模的增加,毫米波阵列第一旁瓣电平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 2025  Vol.  23(3):    262-268
    [摘要](3)     [PDF]() - 异点L型双基地EMVS-MIMO雷达高精度2D-DOD和2D-DOA估计
- 孙 兵, 李永刚, 刘 洋, 谢前朋, 郭力兵, 胡上成, 杨海民
- 为改进双基地EMVS-MIMO雷达中2D-DOD和2D-DOA的估计性能,本文提出基于异点L型EMVS结构的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相比于共点式EMVS发射阵列和接收阵列,稀疏异点EMVS结构在相同阵元数情况下可以降低接收端的单快拍数据维度。并且,借助于自动参数配对的旋转不变算法和精粗估计结合解模糊处理过程,本文设计的稀疏异点L型EMVS阵列可以实现对2D-DOD和2D-DOA的精确估计。同时,本文利用重构的EMVS广义空间响应给出发射端和接收端极化参数的求解过程。仿真实验进一步验证了异点L型阵列多维参数估计的有效性。
- 2025  Vol.  23(3):    269-279
    [摘要]()     [PDF]() - 基于成像投影的空间目标ISAR方位定标方法
- 黎吉顺, 张雅声, 尹灿斌, 徐 灿
- 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的方位定标可确定空间目标横向尺寸,有利于目标几何特征提取与图像解译。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成像投影的空间目标ISAR方位定标方法。首先,该方法对回波进行高质量运动补偿与图像增强处理以增强成像显示效果。然后,从ISAR成像原理出发,基于视线信息计算得到投影向量并确定成像平面。最后,将增强处理后的ISAR图像反投影至成像平面网格,从而实现方位定标并得到成像投影几何关系。相比于现有方位定标方法,所提方法避免了复杂的信号参数估计,因此方位定标精度不受回波信噪比影响。同时,该方法提供了成像投影几何关系,基于单次观测能生成多视角目标ISAR图像,有助于空间任务辅助决策。仿真数据实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稳健性。
- 2025  Vol.  23(3):    280-297
    [摘要]()     [PDF]() - SAR三维成像中的模糊问题研究
- 赵春萌, 肖 宁, 刘 慧, 史洪印, 黎 芳
- SAR三维成像中,基线分布对成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最长基线决定成像系统的分辨率,最短基线决定成像系统的最大不模糊高度。本文分析了基线分布对三维成像的影响,并针对高程模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位解缠技术的解模糊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SAR幅度图像和相干系数图实现建筑提取,获得建筑位置所对应的干涉条纹;然后利用多基线迭代相位解缠方法获得最长基线对应的高分辨率真实相位图;最后,对长基线的干涉相位反演高程得到解模糊的高程点云。本文分别利用仿真实验和来自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发布的运城机载数据以及天津临港商务大厦小型无人机载数据,对高程模糊进行了实验分析,也验证了解模糊方法的可行性。
- 2025  Vol.  23(3):    298-312
    [摘要]()     [PDF]() - 星载天线热变形游离设计的试验验证与有限元模型修正
- 李俊英, 吴文志, 任开锋, 于坤鹏, 张 平
- 星载天线在轨热变形对天线电性能有显著影响。因此,为确保星载天线在轨可靠服役,需采取合理热变形控制措施,并对其在轨热变形进行准确预示。星载天线采取了基于游离设计的热变形控制方法,为评估该游离设计的有效性,本文结合其模块化、阵列化的特点,以缩减尺寸的天线试验件为对象,利用摄影测量系统,开展了有限工况下的热变形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开展了天线热变形有限元模型修正,并以修正后的模型预示了天线在轨热变形。结果表明,采用游离设计可显著降低天线阵面热变形;基于热变形试验修正的有限元模型可较为准确地预示天线在轨热变形。
- 2025  Vol.  23(3):    313-316
    [摘要]()     [PDF]() -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无人机障碍物分类方法
- 贡文新, 余泽琰, 杨柳旺, 楚文静, 万相奎
- 无人机巡线作为检测电力线的重要手段,在飞行过程中准确识别障碍物是保障巡线任务可靠完成的关键。但目前对无人机巡线过程中常见障碍物如电力线、电力塔、树木的识别受恶劣天气环境干扰严重,致使误判和漏判。为此,基于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具有不受天气、光线因素影响,在复杂环境中工作稳定等特点,本文提出基于毫米波雷达的无人机障碍物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毫米波雷达采集3类障碍物的原始数据并提取其距离-速度多普勒及距离-方位角多普勒信息,接着分别通过特征值分解及共生灰度矩阵实现特征提取,最后通过蛇鹭优化算法实现对3类障碍物的目标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电力线、电力塔和树木的整体识别准确率达89.4%,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及鲁棒性。
- 2025  Vol.  23(3):    317-327
    [摘要]()     [PDF]() - 基于能量预检测与时频降噪的脉冲检测方法
- 王国丽, 袁晨昊, 杨 箫, 邓志安
- 为了解决现有检测算法在低信噪比下因脉冲分裂而无法准确提取到达时间与脉冲宽度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能量预检测与时频降噪处理的脉冲检测方法。首先利用待检测信号的频谱估计出噪底功率,用于后续计算检测阈值;然后用能量检测粗定位可能含有目标脉冲的信号段;再用分裂脉冲识别与合并模块处理各信号段,将时间邻近的低信噪比信号段合并为一段信号;再用基于同步提取变换的时频降噪方法处理低信噪比信号段,以达到时频域降噪和去除虚警脉冲的目的;最后用自相关检测提取各信号段的到达时间与脉冲宽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脉冲检测方法能够适用于线性调频、正弦调频、巴克码调相、单频与V型调频信号多种调制类型信号,当信噪比在-1.5 dB及以上时,该方法有95%以上的概率检测到脉冲并准确提取到到达时间与脉冲宽度。
- 2025  Vol.  23(3):    328-336
    [摘要](2)     [PDF]() - 基于TX2的机载毫米波雷达高压线检测技术实现
- 周砚龙, 何晨阳, 厉梦雪
- 高压线因其体积小、发现难的特性,目前已成为低空飞行时的首要威胁。为应对低空复杂场景中传统高压线检测算法性能下降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TX2的高压线智能检测技术。该技术以卷积神经网络(CNN)为核心,构建了深度梯度网络模型(DGNET)和分组池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GPCNN)分别用于图像分割和峰值检测。以雷达回波数据为输入进行模型推理,通过后处理策略融合推理结果并提取高压线。基于TX2硬件平台和不同的任务调度机制完成了该高压线智能检测技术在机载毫米波雷达上的工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下的高压线检测性能稳健,有很好的实时性,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
- 2025  Vol.  23(3):    337-342
    [摘要]()     [PDF]() - 星载分布式雷达相参合成效率随机误差影响分析
- 孙 旭, 范明意, 张佳佳, 程木松
- 受幅度和相位不一致的影响,星载分布式雷达在目标区域的合成效率会随着幅相误差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本文在场叠加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随机幅度相位误差与合成效率之间的理论关系,并仿真分析了在幅度和相位误差分别满足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条件下的发射相参效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用于分析随机幅度和相位误差对发射相参合成效率的影响,幅相误差的增大会导致发射相参合成效率降低,且随着节点数不断增加,相位误差对合成效率的影响也随之增加。
- 2025  Vol.  23(3):    343-348
    [摘要]()     [PDF]() - 基于多种模态分解重构的海面慢小目标检测方法
- 茆 禹, 王志刚, 金 秋
- 在海杂波背景下,慢速小目标的检测一直是雷达信号处理中的难点之一。这类目标的时频域特征往往与海杂波的特征高度重叠,使得传统的检测方法难以有效区分目标和杂波。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种模态分解重构的办法,通过变分模态分解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对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信号进行分解,并用能量熵和奇异值分解方法重构目标信号。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在海杂波抑制方面的显著效果,表明其可以显著提升雷达在复杂海况中的小目标检测性能,为海杂波环境下的目标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手段。
- 2025  Vol.  23(3):    349-354
    [摘要]()     [PDF]()